政策法规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印发《2008年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2008-02-26 点击量:310

2008年全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安全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牢固树立关爱民生、改善民生的理念,把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以隐患治理为主线,采取实行"五项制度"、开展"六项整治"、落实"七项措施"、实现"两个目的"的"5672"管理模式,确保我市建筑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的继续平稳发展。
工作目标: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合格率达到100%;杜绝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较大安全事故;有效防范一般事故的发生,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3.5以内。

    一、实行五项制度,强化企业安全自保体系的有效运转

    (一)实行周边环境评估制度。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现场周边建筑物、高压线、地下管线等九项内容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对社情民情进行细致的调查,结合建筑工程设计、施工方案,对工程周边环境安全状况作出准确、客观、定性的评价,制定安全防护措施,为工程施工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二)实行告知告诫制度。主管部门在受理建筑工程安全报监手续时,应提前向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下达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告知书,提出管理重点和管理要求,告知其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

    (三)实行预警谈话制度。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施工现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被责令停工整改或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主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预警谈话,并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四)实行记分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市建委《建筑市场主体管理考核运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违反安全生产等要求的各方责任主体和个人进行检查考核,及时统计上报记分考核情况,有效约束和规范建筑工程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行为。

    (五)实行"黄牌"警告制度。凡施工现场存在严重安全事故隐患被责令停工整改的,要对该工程实施"黄牌"警告;年度内发生伤亡安全责任事故或有三个及以上工程被"黄牌"警告的,对该施工企业实施"黄牌"警告,并与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实施联动。

    二、开展六项整治,杜绝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开展深基坑工程专项整治

    严格执行深基坑工程专家论证评审制度,进一步强化毗邻居民楼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的安全可靠性论证。严格实行深基坑工程分段开挖、分段支护与分段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监测资质第三方对深基坑的沉降、位移和周边建筑物等进行监测,把工程施工作业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降为最低,确保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二)开展大模板、脚手架工程专项整治

    全面执行大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对大模板、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查、论证、审批和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完善全市大模板、脚手架专家库管理;强化对大模板、脚手架工程的日常检查,严肃查处大模板、脚手架工程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

    (三)开展起重机械设备专项整治

    严格实行起重机械设备申报管理制度,各产权单位、安装拆卸单位和使用单位必须按规定在租赁、安拆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网上申报。各部门、各单位要对起重机械的购置、进场、安装、检测、验收、使用、拆除和维修等各重点环节进行跟踪管理,从源头上消除起重机械的重大事故隐患,确保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

    (四)开展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

    1、加强定型化、工具化安全防护装置的推广使用。施工现场应按照《建筑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图集》的要求,使用定型化、工具化设备安全防护棚、临边防护栏杆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各部门要不断加大检查力度,安全防护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

    2、强化对建筑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加大对假冒劣质产品的查处力度。新购买的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前要进行抽检,重复使用的要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测试,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防护用品的合格有效。

    3、强化临边、洞口安全防护的管理。建筑工程各类临边、洞口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要确保牢固、严密、齐全、有效。严格落实防护设施验收制度,未经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联合审批不得拆除。进一步强化对脚手架操作层等易发高处坠落事故隐患的排查,确保作业人员施工安全。

    (五)开展施工扬尘防治专项整治

   
    1、加强场地硬化管理。施工现场道路、加工区、生活区等区域必须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场地硬化铺装材料。施工现场的土堆、砂石等应使用密目安全网进行覆盖,避免扬尘,堆土区应设防护围栏。

    2、加强出场车辆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迅速开展房屋建筑工地土石方施工运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的紧急通知》,严格出场车辆装运高度、覆盖遮蔽以及外运报告和登记制度;施工现场必须安装使用车辆冲洗装置,对出场车辆的车身、轮胎进行冲刷,防止出场车辆污染城市道路。

    3、加强施工作业管理。施工现场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必须入库存放;混凝土搅拌机、砂浆拌和机等机械设备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棚,使用密目网进行有效围挡;严格落实建筑垃圾分类堆放、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等管理制度;严禁从建筑物内向外抛撒建筑垃圾。

   
    (六)开展村镇建筑工程的专项整治

    进一步加强村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促进村镇和各类工业园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状况的持续好转。

    三、落实七项措施,推动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不断提高

    (一)全面实施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建筑工程应全面按照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大新型临建设施、新型彩钢板围挡墙的推广使用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生产防护能力;继续完善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形成主管部门、施工企业、施工现场"三级"监控网络体系。

    (二)采取拉网检查、专项检查与日常抽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方式

    施工企业每月至少要组织两次安全生产检查,工程项目部要组织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各部门在开展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的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拉网检查、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要进一步提高检查的严肃性、权威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完善重大事故隐患源的"标示"与"点控"管理

    施工现场要对深基坑、大模板等易发重大事故隐患源提前进行"标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建筑工程各安全责任主体及安全监督部门要依据"点控"的内容,对照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超前防范,跟踪管理。

    (四)实行安全生产"从零工作法"

    认真实行安全生产"从零工作法"管理,督促施工企业不断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网络,确保安全防护"零"隐患、安全管理"零"缺陷、安全生产"零"事故。

    (五)不断改善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环境

    1、高标准建设和管理施工现场"七小设施"。施工企业必须为建筑工人提供宿舍、伙房、淋浴室、厕所、娱乐室、保健室、饮水室等"七小设施",各种设施要高标准建设,确保安全耐用、利于周转。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确保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完好美观、卫生环保。

    2、继续办好职工夜校。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开办职工夜校,采取讲课、播放VCD安全教育片等形式,对广大从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技能、工程质量、环境保护、计划生育、防艾滋病、职业道德等知识培训。夜校培训要科学计划、严密组织、详细记录,培训内容要体现针对性、全面性、时效性。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加强职工夜校的监督管理,确保职工夜校开办的数量和质量。

    3、全面使用人性化安全生产警示用语。施工现场生活区、加工区、作业区等场所应张贴人性化安全生产警示用语,使广大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提高。提高安全警示牌的使用准确性、针对性,确保内容准确、悬挂醒目,真正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六)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管理

    通过开展"三个结合",形成强有力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即结合日常安全检查,对施工现场管理差的企业,审查其安全生产条件;结合市场主体考核,对出现三次及三次以上停工整改的企业,立即审查其安全生产条件;结合全市综合性检查,以及上级监督检查,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者被上级查处的,立即审查其安全生产条件。
全面做好"三类人员"的培训、考核与发证管理等工作,加强对"三类人员"日常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

    (七)强化施工现场防汛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防汛应急预案。强化防汛工作领导负责制,不断完善防汛应急安全措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必须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建立专业人员齐全的救援队伍,备足救援物资和设备,通过防汛实战综合演练,提高快速拉动和应急救援能力。

    2、加强重点环节部位的预控和监管。汛期来临之前,要及时组织有专家参加的检查组对深基坑、塔机等重大安全隐患源进行排查摸底,建立深基坑汛期安全管理档案;按照《塔式起重机应急加固措施》对塔机进行分级管理,对加固设施提前进行试用,确保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消除。

    3、加强汛情预报和防汛检查。通过短信群发系统、建管信息网等渠道,及时将风、雨等恶劣天气信息通知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监理单位以及项目部等管理人员。各施工、监理单位要迅速开展防汛检查,确保现场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恶劣天气情况下,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要坚守工地,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内容实行全过程监控。

    四、实现两个目的,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安全生产格局

    在抓好建筑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的同时,要继续推进环境保护、计划生育、防艾滋病、综合整治等工作再上台阶,最终实现"两个目的":一是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遏制一般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二是一线作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建筑农民工的作业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转自建管网

© Copyright 2012 青岛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鲁ICP备16044761号